网站首页
手机版

营养学专业

更新时间:2024-05-17 16:03作者:佚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康营养意识逐步觉醒,越来越关注吃什么更健康、更营养,营养科学顺势成为当下大热的话题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营养学”的那些事!

不满“百岁”的营养学

营养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创立发展至今仍不满百年,与数学等学科相比仍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

1783年,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发现了氧气,成为近代化学的开端,在此基础上,拉瓦锡提出了“燃烧假设”,认为人类的呼吸和燃烧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而所需要的燃料就是食物。

1842年,近代营养学奠基人出现了,他就是德国化学家、营养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他建立了碳氢氧元素定量测定法,使食物的热量可以被度量。

在19世纪末期,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研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被归类为常量营养素。

1895年,李比希的学生-威尔伯·奥林·阿特沃特首次精准测定了碳水、脂肪和蛋白质的热量,提出将“卡路里”作为食物能量的基本单位。

“卡路里”诞生了,那么食物热量又是如何换算的?这还要感谢阿特沃特,他测定的常量营养素热量值非常精准,即1g碳水和1g蛋白质的热量为4千卡,1g脂肪热量为9千卡,时至今日,我们仍在使用。

1870 年,一位在伦敦学习的日本医生—高木兼宽发现部分脚气病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颠覆了脚气病都是传染病的大众认知。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探索营养缺乏与软骨病和坏血病等疾病之间的联系,由于无法用脂肪、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常量营养素来解释,科学家开始怀疑是否存在其他食物成分。

1912年,波兰生化学家卡西米尔·芬克发现了治疗脚气病的维生素B1,并完成分离,首先提出了维生素的概念,这标志着微量营养素体系初步形成。

此后,治疗坏血病的维生素C、治疗佝偻病的维生素D和各种矿物质元素相继被发现。

万事俱备,营养学科是时候正式“出道”了。

20世纪中叶二战爆发,军队营养供给成为困扰各国的难题,营养学顺势成为独立学科。

20世纪六十年代,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病流行与饮食有着重要关系,饮食管理由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1977年,美国发布《美国膳食目标》,1980年更名为《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膳食指南》的出现,标志着营养学研究从营养素和食物转移到摄入食物的人群,人群营养成为研究主流。

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全国营养专家制定并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随后又多次更新再版,2022年已发布第五版。

20世纪末,营养学的研究开始向上下延展。

向上,营养学开始全面进入分子领域,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组学等组学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精准营养开始崭露头角;

向下,注重科普,强调国民营养素养提升,各国出版了包括《膳食指南》、《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内的大量营养学科普读物、工具书;

到21世纪,强调个体差异的精准营养被国内外主流学界普遍认可和接受,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再次升级,从人群向个体转变。

我们所谈的精准营养到底是什么?

精准营养是一种基于个体特征和需求定制饮食的方法。

传统的通用性营养建议通常是基于整体人群平均值得出的,而精准营养充分考虑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美国营养学会将精准营养定义为:一种针对人类个体情况来制定营养策略,以预防、控制、治疗个体疾病和保持个体健康为目的的营养模式。

一言以蔽之,传统营养建议着眼某类群体,精准营养聚焦单一个体,能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营养调节与补充。

精准营养有什么用?

相较于人群营养,精准营养有诸多优势,比如:

让“吃”更健康:精准营养充分结合遗传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数据,给个体带来更好的营养平衡,如针对个体的基因型与肠道微生物构成特点,定制饮食计划,更好地满足个体营养素需求,减少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

让减肥更科学:精准营养可以结合日常运动和睡眠等身体数据,精准调控个体每日代谢,进而精准优化体重管理。

让疾病“远离”:能通过个性化饮食调整营养摄入,降低患病风险,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个体,结合体检报告定制个性化饮食方案,有效进行慢病管理,缓解病症。

总而言之,结合遗传学、组学、日常运动数据和定期体检报告的精准营养方案,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营养需求,优化健康状况,预防和管理疾病。

尽管个性化膳食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普及,相信终将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准营养怎么应用?

精准营养最早的应用就是在医院的营养科。

中重症病人的术后恢复是营养科医生的工作重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营养科医生通过对于病人病例的研究,再参考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基础信息,为病人订制不同的术后饮食计划,极大提高了其术后恢复速度,这种对不同病人的个性化服务被称为克利夫兰全方位医疗服务模式,已被多家医疗机构效仿学习。

目前国内积水潭医院、安贞医院等,都有针对慢病患者的定制营养服务。

除医疗领域外,团餐领域精准营养饮食方案也在逐步发力。

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很高,尤其是对营养的差异化需求远大于成年人,因此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精准营养,不仅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特定需求,也有助于免疫力、记忆力等能力的增强,辅助提升学习能力。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精准营养有很大拓展空间。

从研究领域来说,精准营养可以为组学、遗传学等科学性研究,提供实践和商业转化的接口,具有将科研成果快速落地的潜力。

此外,营养学还可以与大数据结合,如数字孪生构建新的营养学模型,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迭代AI智能营养师,进而实现营养科普下沉。

从跨领域合作的角度来说,完善的精准营养服务,不仅需要强大的营养领域数据收集系统,还需要可穿戴设备和医疗设备等的支持,因此这些数字技术及先进设备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驱动精准营养快速发展。

可以预估,基于个性化、科技创新和跨学科合作的融合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营养意识的提升,精准营养将迎来更加广袤的发展空间,与此相应的智慧营养也将逐步展现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相信在科研专家与从业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之下,绵延“百年”的营养学将焕发更加旺盛的生机,续写更加精彩的故事!